土地新规下 明年增加2项“新收入”

临房网 2020-10-06 14:20
1185

临房网讯:过去20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从年销售1亿平米,到年销售17亿平米,体量扩张之迅速,堪称“波澜壮阔”。


这个过程,恰恰印证了城镇化带来的人口迁移轨迹。


任泽平此前分析过,扣除数据缺失导致难以识别的108个地区,我国人口流出地区个数,从2001-2010年的1371个增至2011-2016年的1557个,占比从66%增至75%。


而人口流入地区个数,从705个降至519个,占比从34%降至25%。


显然,人口在加速向城市集中。

比如,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从70.1%增至93.7%,中西部地区从68.1%增至74.2%,东部地区从58.6%增至70.6%。


随着人口加速向一二线、沿海、长三角、珠三角集中,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城里有房,老家有地。在城市扎根,在农村还有牵挂。


这是城镇化进程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人户分离”,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人户分离人口2.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2.36亿人,占总人口的近17%。


如果再加上农村6个亿人口,有地的家庭会达到8亿人。


这么多人离开老家,越来越多的宅基地、集体土地、农用地被“抛荒”,有没有什么办法,把空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或用转移支付的方式,给有地的农民增收呢?


国家当然看到了这一点,土地新政下,老家有地的人,明年会增加2项“新收入”,惠及8亿人。


1,集体土地入市将带来稳定收入。

今年的新《土地管理法》有个亮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自然资源部在7月22日曾发布过一个宅基地确权的问答,其中提到:


2020 年之前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率需要达到 80%以上。当宅基地确权之后,农民有更多的自主权,可以将自己闲置的宅基地入市赚取分红。


也就是说,2020年先完成大部分土地的确权,2021年开始,土地入市的步伐加快,就能产生收入了。


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先做确权,再招拍挂,土地款的3%-5%给地方财政,在扣除农地征收成本、农民宅基地的补偿后,剩余的土地成交款,也就是土地入市后的纯利润,其中20%-50%上缴给县里,剩下的由村里自主分配。


以贵州湄潭为例,采用“721”的分红方式,即剩余部分的70%分给村民,剩下20%作为公积金按期滚动留存,10%作为公益金发展公益项目。


以四川郫县举例,2016年的土地成交价60万/亩,2019年上涨至90万/亩,地价上涨得来的钱,都会按照当初确权的份额进行分配,对有地的家庭来说,反正土地平时闲着也是闲着,能够“物尽其用”,也算是两全其美了。


2,明年开始,城市将加大反哺农村的力度。


近日,高层发布了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到“十四五”期末,也就是用5年时间,地方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


方法有两种:

一,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50%以上计提,若计提数小于土地出让收入8%的,则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8%计提。


二,按照当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占比逐步达到10%以上计提。


2019年全国卖地收入是7.8万亿,按20%的土地收益比例,50%的土地收益就是7800亿。


这个数字是远远超出市场预期的,也就是说,从明年开始,未来5年时间,每年城市要向农村至少“支持”7800亿的真金白银。


农田建设、农田水利、种业、供水、人居环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都是投入的重点方向。


对有地的家庭来说,意味着大量的投资流入,商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是要以土地为载体的,有了钱,土地就有了升值的预期,未来不管是出租、流转、自建,都会产生依附于土地之上的稳定现金流。


以往这些年,房价一波接一波的上涨,“蒙蔽”了所有人的双眼,房产变成了老百姓眼里的香饽饽。


但是,土地才是我们的归属,拥有可预期的稳定收入,远远比投机套利买房更务实,抬头看天、好高骛远的时候,不要遗忘脚下厚重的大地。


    编辑者:yangmei

    分享到: